恆之

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。
赤黑|邪瓶

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(全新修订版) 张德芬

◆ 引言

>> 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。


◆ 写给亲爱的你

>> 身体层面,比如说饮食或者是运动;心理层面,就是每天检视,在今天,是谁或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,然后向内探索原因。或者你也可以让自己在面对每天遇到的人、事、物中,学习“臣服”的功课。


◆ 新版序

>> 心悦诚服地接纳“外面没有别人”这句话之后,我们要做的就是“个人责任制”,也就是说,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,我们也许无法控制,但是我们永远可以掌握自己对外在人、事、物的回应方式。


>> 真正的快乐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不看成果,光是过程就能够让我们雀跃,这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。


◆ 再版序 生活是我们最好的上师

>> 我们内在创造了外在的一切,如何看清楚自己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这是自己幸福快乐的关键,也是自由解脱的唯一路径。


是这样,想要更加了解自己,了解自己到底为什么这样,有哪些行为模式是好的,哪些是不好的。

>> 对我来说,那所谓的“自我了解”,是不断深入地,像剥洋葱似的,一层一层地剥开,看到自己的诸多习性和模式是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的。每当生活中、生命中碰到难题、不愉快、痛苦的时候,我就去检视自己的内在运行模式(一种像电脑那样的程序),才能发现根源在哪里。


>> 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。


◆ 自序 活出你想要的人生

>> 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,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,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、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,结果却徒劳无功。原因就是:我们找错了地方!


>> 更糟的是,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!所以,难怪我们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!

“为什么我不快乐?”“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?”本书带着你一步步从理性、科学的角度看到大多数人困惑的成因,且从身、心、灵三个方面去探讨和研究,主宰着我们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,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。当然,书中也提供了解除这些模式的实际、有效的方法,帮助我们从思想、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。


◆ 01.一场奇怪的对话——我是谁?

>> “你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,是多舛的命运、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错误行为下的受害者。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,不过,这也不是真正的你。”


◆ 02.老人的读心术——我不是谁?

>> 如果主体的“我”能感受到作为客体的思想、情感,那么两者不应该同为一物的。


>> 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,而盲目地去攀附、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!”


◆ 03.做爱像去迪士尼乐园?——我们到底想要什么

>> 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?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?


>> 无论如何,追根究底之下,快乐是大家都在追求的,但是,为什么真正快乐的人那么少呢?


◆ 04.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?——失落了真实的自己

>> 问题就是: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,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,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。而喜悦不同,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,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。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,外界是夺不走的。


>> 但是你要相信,在过去的每一刻,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。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,但是他们所知有限,资源也有限。在诸多限制下,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,你了解吗?”


◆ 05.人生就像一场戏——角色面具

>> 死亡来临的时候,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,而真正的你,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。”


>> 一个东西,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,尽管我们的身体、感情、感受、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,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,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。


>> 的确,那个基本的有一个“我”的感觉一直存在,不曾改变。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真我的爱、喜悦以及和平呢?


◆ 06.层层包裹的同心圆——未知的自己

>> 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我们的真我。还有,我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,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。


>> 

>> 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,但人类还是得要有‘自我感’,于是我们向外发展,认同我们的身体、情绪、思想和角色、身份等,而一般人所谓的‘小我’‘自我’(ego)于焉产生,汲汲追求外在的、物质的东西,以寻求满足。”


>> “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,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、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,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。”


>> 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,因而造成创伤。”


◆ 08.你所招引的人、事、物——吸引力法则

>> 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、正面的思想,那么好的人、事、物都会和他起共鸣,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。同样的,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、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,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!


>> 我们的每一个思想都带有一定的能量,偏偏我们的习惯就是胡思乱想。


>> “哦!所以我们的身体、情绪、思想和角色扮演、身份认同这些能量,把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头团团围住,也隔绝了爱、喜悦与和平!”


>> 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,失去了能量的来源,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,以获得能量。更糟糕的是,和我们的同胞——其他的人,争夺能量。


>> 现代社会像个杀戮战场,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夺取别人的能量,像控制他人、用权力驾凌于他人之上,获得别人的关注、认可、喜爱,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、好的、高人一等的,不一而足。”


>> 因为每个人的能量振动频率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,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,就是你看得比较顺眼的人啦!”


◆ 10.当灵性与科学相遇——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

>> 至于如何选择,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、信念、标准、价值观等的影响,完全是因人而异的。所以,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,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,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除掉。


>> “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,从生理学角度来说,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,比方说,如果你每天都生气,感到挫折,每天都很悲惨、痛苦……那么,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。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。”


◆ 11.命好不怕运来磨——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

>> 怎么官做得愈大,小我的需求和胃口也愈大呢?! ”


>> 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,做出自由的选择,但实际上,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,很多时候身不由己。


>> “不过,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,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,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愈来愈近。”


◆ 12.遇见难得的知音——潜意识的表达方式

>> 还有就是你生活中每天出现的负面感受,像是感觉自己不被爱,不受重视,不重要,自己是受害者等,都是潜意识的模式在运作。


>> 你不是你的工作,你不是你的表现,你不是你的成功,也不是你的失败。这些外在的东西,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,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!


>> 还有就是你说漏嘴,不经意说出或做出来的一些事,虽然与你的本意不相同,但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。”李建新熬不住,抢先说了出来。


◆ 13.回溯童年的记忆——我们身体的障碍

>> 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,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。”


◆ 14.重新和身体联结——瑜伽和呼吸

>> 基本上,任何能让你专心致志、活在当下的运动,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,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。所以无论是跑步、快走、游泳、太极拳、气功、瑜伽,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,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。


>> 生气和紧张的时候,呼吸就不由自主地加快,原来不仅消耗能量,还消耗生命的呀!


◆ 15.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——饮食与健康


个人思考:不要期待有这样一个人,但是我们自己可以做这个人,自己成为自己的完全接受人。

>> 若菱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看到老人都那么舒服,因为一个不批判、全然接受你的人,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绝无仅有。


>> 我们虽然讲‘突破身体的障碍’,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,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信息,跟身体联结。而为了把这条道路修直、修正,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,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,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,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。”


>> 无远弗届(指不管多远之处均可到达,没有无法到达的地方)。


◆ 16.卸下光环后的人生——健走真好!

>> 无论他们说些什么,受到影响的只是我们的小我而已,如果能够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,再多的流言也不怕。


>> 我们为自己的意识,带入了更多的觉知。就像我们的眼睛,虽然可以有很广的视野,但我们的注意力其实只是聚焦在前方很狭窄的范围。平时做事的时候,你的身体除了在动作之外,也在呼吸,在适应和感知着周围复杂的外界条件,然而这些都是潜意识的范畴,我们心思的注意力其实是集中在其他比较明显的事物上的。如果你能够更加留意身体的感知,就可以把那5%的意识状态扩大了。这样,不就是老人所教导的,把潜意识的一部分转变成意识了吗?”


◆ 17.“担心”是最差的礼物——不如给他祝福吧

>> 很好,你知道吗?天底下只有三种事……”“……”若菱觉得老人有点儿莫名其妙,静默地等待他的解释。“老天的事,”老人伸手指指上面,“你的事,他人的事。”


个人思考:我们大部分人自己的人生课题都做不好,妄图改变其他人,改变身边亲近的人。

>> 你看,很多父母管教小孩,督促小孩要守规矩、用功念书,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(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!)的成分,或是希望、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,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、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,加重他们的负担?”


>> “对于最亲近的人,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。如果是为了自己,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,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、促使别人改变,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,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。”“可我的确也是为了他好啊。”“你可以把你知道的,你认为对的、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,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(比方说:你一定要听我的,要不然……)。这样的话,对方比较能够接受。伴侣之间、亲子之间都是这样。”


>> “你觉得志明生活习惯不好,而你自己最近有了一些体会,想改变生活、饮食的习惯,你就自己努力、尽心地去做,让你的伴侣感到好奇,让他看到效果,然后他可能会愿意听听看你这么做的理由,同时,他也许会试着做一些你在做的事。但是如果你强加这些观念在他身上,他的小我第一件会做的事就是反抗。”


>> “所以呀,记住,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。”老人提醒她,“为我们的亲人担心,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!”


>> “一个人的命活多长,是老天的事,一个母亲再怎么努力去保护孩子都是无法与天命抗衡的。”“是呀,谁敢跟老天抗争……”若菱喃喃地说。“不一定喔,你曾经有因为交通堵塞误了约会,而坐在车子里咬牙切齿的时刻吗?”若菱不好意思地点点头:“当然有!”“交通堵塞是谁的事?”老人问。若菱想想,说:“老天的事。”“所以呀,人们常常跟老天争辩、抗衡而不自知,不是吗?”老人摸着胡子,娓娓道来,似乎在嘲笑世人的愚痴,“无论你多么爱他,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,不如给他祝福吧!”


◆ 18.一场“ego boosting”(小我增长)秀——同学会的启示

>> “她的细胞已经习惯了吃‘都是别人害的’这种胜肽吧!”若菱想。她记得电影里面说,既然细胞习惯了这种胜肽,如果我们不喂养这种胜肽给它们的话,我们的生理需要会促使我们做出种种行为,放射种种能量的波动的频率,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。“这真是太可怕了!”若菱打了个寒战。如此说来,这些外在的事件都是我们创造的啰?先是有对胜肽的需求,而我们的大脑在选择有限的两千位元信息的时候,就会过滤信息,而制造各种符合我们细胞想要的思想、念头,而这些能量的波动,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过来,于是……


◆ 19.被负面情绪套牢——情绪的障碍

>> 认识自己、了解我们个人的潜意识运作模式,深入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心,这个旅程并不是全然欢愉的过程。


>> 这些被否定、压抑的情绪,像你的悲伤和恐惧,就滞留在你的身体里。


>> 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面,是自成一家的一个能量场,有它自己的生命力。它以痛苦为食,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,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。


>> 它需要各种不同的胜肽来滋养它。”老人同意,“所以,对某种特定胜肽的需求,会造成我们对一些事物的自动反应,就像那部电影所说的,某条特定路线的神经网络都已经架构好了,所以遇到状况的时候,我们就会不假思索地自动做出反应。我们在众多信息、现象、状态中,过滤出能支持我们、产生我们需要的胜肽的信念和想法,然后深信不疑。”


◆ 20.在谷底惊见阳光——情绪的体验

这个老板娘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的模式,这个模式是她所熟悉的,她无意中在重复这个模式。

>> 首先哦,老人要我写下来一段话,每天要念、要写——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,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,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。


>> “情绪的支持和认同,只是去接纳孩子的情绪,不去阻止或是否定,但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!”


>> “老人说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,会来也会走,大人不要干涉,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,我们要做的,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,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。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,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,什么抽烟啦,吸毒啦,还有那些工作狂啦,很可怕呢!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,那就更不好了呀!”


◆ 21.摆荡于背叛、欺骗之间——情绪的爆发

>> “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,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,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。


◆ 22.是谁在伤口上撒盐——情绪的疗愈

>> 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,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、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,你不逃避、不抱怨,你全然地去经历它。让这个压抑、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,用不批判、不抗拒的态度,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。这样的受苦,是你走出人生模式、茁壮成长的契机。”


>> 不要批判、不要抗拒,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!让这种能量自然地流露出来,不要压抑!”老人从旁提醒


>> 压抑多年的情绪,就像是黑暗的能量。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,才能消融它们。”


>> 不是对人臣服,是对事情臣服,对本然(what is),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。”老人解释。


>> 因为事实最大,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。如果你不接受它,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,而希望能把它撞开。无济于事,徒劳无功呀!”老人摇头叹息,“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,就是抗拒事实。”


◆ 23.爱过、痛过、哭过之后——臣服的体验

>> 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。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,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,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。


>> 我们的头脑真的很会欺骗我们,”这是若菱深切的体会,“它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,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,无关乎外在的条件、事实是什么!”


◆ 24.梦的秘密——当下的臣服

>> 臣服的好处就是,当你接纳了当下,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,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,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。而且,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,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,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,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


>> 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,”老人平静地说,“我们只能借由观察它、检视它来转移,我会教你的


>> 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。因为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时,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,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,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。


>> 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,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。”


◆ 25.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——检视思想

>> 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还有自己的亲人、朋友……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。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。”


>> 凡是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,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面。但它们是一种能量,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消失了呀!”


>> 接受了这么多的‘应该’和理想,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、价值观、态度、标准,来约束自己,也来衡量、批判他人。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,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。


◆ 26.亲爱的,外面没有别人——转念作业

>> 当你对某一类人或是他们的行为,特别有意见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,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,也是一种逃避策略,其实,他们的那些缺点你都有,只是不承认罢了。


>> 亲爱的,外面没有别人,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。


>> 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,都去试着活在当下,臣服于所有‘已经发生’的事。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,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,它不会发生,所以我们臣服于它。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,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,我们没有惧怕,能做出最好的选择,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,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。”


>> 原来我们对别人的指控,真的是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!


◆ 27.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——思想的瘾头

>> 亲爱的,外面没有别人。’他教我去检视自己的思想,挑战自己的信念,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。你知道,我们是完全听从我们脑袋里的声音,从来不去质疑它们的。”


>> 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。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。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,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。


>> A(事件)→B(信念、想法)→C(结果)


>> 当然,这整个过程并不像我说的这么简单,其间要经过很多的努力和漫长的等待。这些道理都懂了,并不代表你就都能做到。第一步,就是你要下定决心,不再被你的思想干扰,然后你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觉察和定静的功夫。”


>> 静坐冥想是培养觉察和包容能力最好的方法,一开始五分钟也可以,慢慢地把时间拉长。这是迈向真我的不二法门,最基本的蹲马步功夫。”


◆ 28.我是个婚姻失败者?!——思想的搅扰

>> 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,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,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‘故事’”。


>> 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我们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对,可以改变我们不想要的事实,但是现在若菱清楚地看见,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脑袋在撞墙,真的是“徒劳无功”,而且对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儿帮助都没有。


◆ 29.什么让我感到喜悦——认同的解离

>> 凡是你抗拒的,都会持续。’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,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,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,它就更强大了。”


>> “嗯,快乐是需要外在条件的,而且它的范围比较小,也有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。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,然后可以大范围地渗透到你的全身,而且不会递减……”若菱回答。


>> 我们和真我的距离愈来愈远的时候,会失去自我感,因此我们必须抓取一些东西来汲取我们的自我感,小我于焉产生。它不停地向外抓取,只为了加强它自己的真实性,好继续苟延残喘地存活下来。


>> 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,都没有告诉孩子们,他们真正是谁,也没有教他们如何从内在汲取自己的力量,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。


这种受害者模式是ta们所熟悉的行为认知模式,改变比原地踏步更难,改变意味着未知,不确定和不熟悉的应对模式。

>> 有些人就觉得受害者是他们的一种身份认同,如果此生不控诉那些所谓迫害他们的人的话,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。”


>> 对!”老人赞赏道,“有些人的小我甚至认同他们的遭遇或疾病,像你的同学露露认同‘被弃孤女’的角色,有些人认同癌症患者的角色,这些角色加强他们的自我感,获取一些关注,然后他们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性。”


>>



◆ 30.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——身份认同的探索


>> 我的事业、家庭、成就,都不是真正的我,而我却如此地认同它们,认为我‘拥有’它们,可是老天爷可以在一瞬之间,把它们席卷一空。


>> “自从深刻地了解到这一点之后,我开始用不同的心态去应对我的人生。我的所作所为,不再是喂养我的小我了,而真的是从一个更高、更远的角度来衡量我究竟想要什么。如此一来,我的事业有了转机,健康逐渐好转,也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人生伴侣。”


>> 没错!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。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,‘看见’是第一步——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某样东西,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,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,其实不是你,也不是属于你的,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。”


>> 若菱霎时百感交集,又是她的胜肽吧?会把李建新的女儿想成、看成是他的女朋友,就是要若菱去“享受”被背叛、被欺骗的感觉。还好这次若菱没有上当……


◆ 31.战胜了胜肽——心想事成的秘密

>> “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,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,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。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,破除人生的模式,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,破解你的命运,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!”


>> “很重要的就是,你想要的东西愈真实、清楚,愈好。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,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。还有,”老人提醒,“要言行一致,不要说的、想的是一回事,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。”


◆ 32.未实现就先感恩——最后的试炼

>> 所以,让若菱情绪起伏不定、让她受苦的不是这个事情本身,而是她对事情的态度、看法,还有围绕着这件事情、若菱自己编造的种种“故事”


◆ 33.开始,就是未来——迎风飞扬

>> 我们一直以来做的,就是去和现实抗争,对现实不满,想要改变他人、改变环境,但都是徒劳无功的,甚至适得其反。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,只要改变自己,改变自己的心境,所有的外境,包括人、事、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。


>> 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。我看到你的成长、茁壮,心中有无比的喜悦。记得,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,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,分享出去的越多,你回收的就越多。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,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,记住——亲爱的,外面没有别人,只有你自己。所有的人、事、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,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。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,记得,要往内看。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,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。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、不可改变、不可抗拒的东西上。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,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。记得,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,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,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。所以,它可以是一个灾难,也可以是一个礼物。如果你能带着信心,给它一点儿时间,耐心、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,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、美好,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。祝福你,孩子。


>> ,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、接纳自己的阴暗面,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,然后接纳它们。同时,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,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。


◆ 34.婚姻是一场修行——亲密关系的联结

>> “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,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,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。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,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、温和,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,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。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啊!”


◆ 35.快乐和对错,谁更重要——走出观念的牢笼

>> 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,却浑然不觉’。”


>> 想要走出自己的观念,”若菱说,“你首先要看到自己有观念,而且你的观念是阻挡你进入自己内在和平、喜悦的唯一障碍——这个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有。”


◆ 36.走出观念,还原本来——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


>> “再用通俗一点儿的话来说,我们人类以为快乐、满足是通过不断地累积‘有’而获得的,没有人去体会或是重视‘无’,每个人的做事、应对方式,想法、说话内容,都是在‘有’的世界里取舍打转儿,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损益观操控,进入了一个死胡同,困在里面找不到出口。


◆ / 德芬全新体悟 /人最大的危机,是不知道自己有“病”

>> 无论生活丢给你什么,如何回应和处理,才是你自己要努力和学习的。你此刻应对事物的态度,会接二连三地影响后面的事情,最后会制造出看得到的“因果关系”。


>> “个人责任制”是成年人的玩意儿,心智不成熟的人,只想找代罪羔羊来责怪,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一点。毕竟,指责别人,认为都是别人的错才造成这个情况,比自己承认错误要来得容易得多。


>> 先去安慰自己内在那个受惊的孩子,再去处理外在激发你这种情绪的人和事,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“酷”的人——这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。


>> 这个决心不好下,因为,真的很少有人愿意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去改变。所以,我们会称这些“下定决心要活出自己、改变自己的人”为“修行人”,他们真的能脱离自己地心引力般的惯性,为了家人,更为了自己,做出好的改变。但是,绝大多数的人,宁可继续在怪圈里面转悠,面临一再让自己痛苦的相同课题,和一件事、一个人、一种情境缠斗数十年,而不!改!变!


>> 那么,如何增强自己的“病识感”?人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性——认为自己总是对的。很多人抓着“我是对的”这个立场,来获得成就感和存在感,然而,尤其是在亲密关系当中,这可是毒瘤啊


◆ / 德芬全新体悟 /你的生活是苦是甜,这两个人说了算

>> 所以,我愈来愈深信,每个激起我负面感受的东西,都是来帮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。如果我因为不想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,所以排斥那个东西,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、精力、时间花在“如何排除那个障碍”上,而不能回头看,问题的真正核心是我们自己的内心。


>> 其实,我们要负责的部分,只是我们对事物的回应方式和感受,事件本身当然不是我们的错。


>> 为自己负责,说的是为自己的情绪负责,没有过错一说。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好处,就是你的内在会愈来愈强大。


评论